見聞見識

“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”中的博大與豪邁

來源: | 作者:王俊杰 | 日期:2021-12-31 12:26:13 | 閱讀: 2188

閑聊中,拙行談到論文寫作要向毛主席學習。毛主席是文章圣手,古今大家。毛主席的老三篇,短小精干,說理透徹,行云流水,讀來回味無窮,應該背下來,反復品味,吸取技法技巧,提高論文寫作水平。

同事接口道:“我也這樣認為,只是沒有精力背誦毛主席的文章。我一直在教孩子背誦主席的詩詞,讓孩子打好寫作基礎。比如主席的《沁園春?雪》,我就讓孩子全文背下來,并解釋說,‘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’指的是現代革命者比古代英雄更杰出,不是作者的自比?!?/span>

拙行笑著接話:“就是視為作者自比也未嘗不可。詩言志,詩是作者情志的自然流露。寫詩時,主席是黨的領袖,立志帶領中國共產黨,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一套全新的社會制度,為人民謀幸福,不單單是像秦皇漢武那樣創基立業,開疆拓土。所有這一切,首先要推翻三座大山,要有武功;其次要應用馬克思、列寧理論創建新制度,要有文韜,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,當然不是成吉思汗等古代英雄所能比肩。毛主席不僅有著秦皇漢武、唐宗宋祖、成吉思汗般的雄才偉略,更有馬克思、列寧樣的理論深邃,在詩詞上更是并肩唐宋豪放派大家。因此,‘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’,既是主席‘今日長纓在手,何時縛住蒼龍’的躊躇滿志,更是‘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叫日月換新天’的博大胸懷,是身為共產黨領袖的政治自覺。沒有自比就沒有自覺。所以,不能單純以自比視角品讀,也不能單純以集體視角品讀《沁園春?雪》。我們應該這樣解讀,‘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’是主席以身作則,要帶領黨帶領人民爭做千古風流人物,創建一個天下為公的大同新世界?!?/span>

同事點頭稱是:“確實這樣!以往學習毛主席著作,感覺字里行間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博大胸懷,又總是莫可名狀。經你這么一說,立即感到那顆博大胸懷走近了身邊,真的感受到豪情萬丈?!?/span>

“是的。說起豪情,想起主席的另一個名句。一個電視記錄片曾介紹說,主席自己最喜歡‘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’。原詩是《憶秦娥?婁山關》,寫于長征遵義會議之后,‘西風烈,長空雁叫霜晨月。霜晨月,馬蹄聲碎,喇叭聲咽。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從頭越,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?!瘋€人認為,主席滿意‘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’,原因在于其中表現的豪情千古、奮斗不息的意志。

“夕陽西下,登高望遠,萬物歸宿,觸景生情,人難免思歸。王之渙的《登鸛雀樓》就是這樣,‘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?!笠馐侨章湮魃?,黃河奔海,詩人思鄉而不可得,因而欲窮千里目,期望看一眼故鄉以求慰籍。李白的《菩薩蠻》同樣如此,‘平林漠漠煙如織,寒山一帶傷心碧。暝色入高樓,有人樓上愁。玉階空佇立,宿鳥歸飛急。何處是歸程?長亭更短亭?!漳猴w鳥歸宿,望著長亭連短亭的歸程,詩人的惆悵綿綿不絕。同樣面對西風殘照,主席則徹底顛覆古人,在如鐵的雄關之巔豪言‘從頭越’,哪怕群山如同白浪滔天,也要直掛云帆濟滄海;哪怕殘陽勾聯出血雨腥風,也要前赴后繼,奮勇向前。這是一個革命家無我的決絕。

“憶秦娥是李白創立的詞牌。據一些網友介紹,這個詞牌非常難寫,名作不多,但李白的《憶秦娥》卻出手即巔峰?!嵚曆?,秦娥夢斷秦樓月。秦樓月,年年柳色,灞陵傷別。樂游原上清秋節,咸陽古道音塵絕。音塵絕,西風殘照,漢家陵闕?!渲小黠L殘照,漢家陵闕’最為詩家稱道,堪為千古名句。王國維評價認為,李白這一名句完全以氣象勝出,‘寥寥八字,遂關千古登臨之口’,堵住了千古以來登高詠嘆人的嘴巴,就像李白在黃鶴樓上題寫的那樣: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顥題詩在上頭。王國維沒有讀到‘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’,否則他定會驚為天人再世。相比而言,‘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’更勝一籌。與‘西風殘照,漢家陵闕’一樣,‘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’氣象雄渾、意境闊遠,但李白的詩句中蘊含無限悲涼,主席則在雄渾之中寫出了率領革命隊伍不畏艱難險阻、不畏腥風血雨、勇往無前的豪情,志定磐石,氣滿乾坤?!?/span>

——2021-12-30行草于蘭